罗伯特·霍克西(Robert Hoxie)是后来所谓的“制度经济学”学派最早的贡献者之一……1914年,霍克西应康芒斯的邀请,为联邦工业关系委员会写了一篇关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911)所提倡的“科学管理”新体系的优缺点的科学报道。凡勃伦支持“科学管理”,认为它理性地组织生产,有助于提高产量和生活水平,康芒斯却持有非常不同的观点。泰勒认为工人和工会应当参与到“科学”程序的制定中来,细致地研究工作时间。而康芒斯反对工人和工会参与任何形式的管理,故而反对泰勒主义。
由于受康芒斯之托,霍克西被迫将自己的报告向康芒斯的思路倾斜。最终,霍克西被康芒斯说服,不情愿地发表了他并不满意的报告草稿。这是一篇意义不明确和不具说服力的报告,对有利于泰勒主义的事实表述并不完全(Hoxie,1915)。查尔斯·米克斯特(Charles Mixter,1916)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中著文,对霍克西的工作进行了批判。这篇评论使霍克西因自己的失败而发狂,最终自杀(Nyland,1996)。一位前途光明的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学家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康芒斯也因此精神崩溃,直到1917年才恢复工作(Commons,1934b,pp.179,182)
上文这段悲剧性的故事,客观地再现了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公开的学术论战的血腥本质,然而,如果没有学术观点的辩驳,理论上的创新就难以出现。本段学术论战,只是《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一书中的一个小小的战例,围绕着一般性与历史特性问题,该书条分缕析、娓娓而谈,生动地再现了一百余年来各学派间在该论题上的纷纷扰扰的争斗。
作者杰弗里?M?霍奇逊(Geoffrey M?Hodgson)是资深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演化经济学的杰出代表,曾任教于剑桥大学,现为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研究教授。他的研究范围涵盖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和经济学方法论。已出版10余部专著和160余篇各类学术论文。本书是他在经济学方法论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的汉译本的正文部分篇幅并不长,仅402页。通过其内容的内在联系,将全书组织成逻辑严密,内容凝练的和谐、统一的整体。作者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导论
在本部分,作者用两章的篇幅,分别论述了一般性理论的局限性与历史特性问题。
第二部分 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及其影响
作者在该部分详细总结了在19世纪的德国、奥地利及不列颠群岛,历史学派在呼吁学术界重视历史特性问题所做的努力。在该部分,作者详细地揭示了以卡尔·门格尔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与历史学派在19世纪末进行的那场著名的方法论之争的真相。
第三部分 20世纪:从美国制度主义到历史研究的终结
在该部分,本书作者霍奇逊教授通过对20世纪的英国与美国的一些经济学著名学者及其它社会科学的重要学者的研究工作的分析,指出当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沉浸在非历史的一般性研究时,历史特性问题就逐渐被忽略了。
第四部分 新千年:历史研究的第二次来临?
作者认为,由于长期忽略了对历史特性问题的研究,经济学在整体上变形了,它不再将重点放在对于真实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上,而是追求对于“个体选择”进行演绎主义的探讨。应当将历史特性问题的研究恢复到它的正确位置上。而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相关研究工作者长期的、持续的艰苦努力,不可能是一个作者在一本书中就可以彻底解决的。
适合的读者
本书属于学术类的专著,对经济领域的实务工作直接指导作用较小,但是,对于专注于学术研究、特别是对有关方法论问题感兴趣的读者,例如经济类的本科高年级以上的学术研究型员工、经济类的对经济学方法论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人员、对历史特性问题感兴趣的其它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该书值得详细研读。
推荐原因
1、本书研究主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本书并没有提出一个新的理论。书中探讨的历史特性问题,是一个困扰了经济学及其它社会科学160余年、并依然处于持续状态的关键问题。作者霍奇逊教授主要以经济学为具体讨论对象,探讨理论的一般性与历史特性的关系,通过历史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围绕着历史特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本书中,作者重点研究了经济理论和历史之间的重要关系,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普遍主义教条进行了质疑。
2、本书是一位资深专家长期、潜心研究的精品
1994年前后,本书作者霍奇逊教授在承担剑桥大学的繁重的管理工作与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始为本书的写作做了大量的笔记;1998年,作者获得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研究教授的席位,离开剑桥大学,得以将几乎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本书就是作者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品。截止到2001年本书出版,该著作创造过程历时7年,其中凝聚了作者长期的、艰辛的脑力劳动。
3、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得益于长期的、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经历,霍奇逊教授知识面广博,对经济学诸多领域,尤其是经济思想史,有着深厚的知识积累与广泛、深入的研究 ,从附录中可以发现,在本书正文50万汉字译文的篇幅内,作者以其娴熟精湛、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引述了一千一百余条学术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引用,只是简洁地应用被引用的观点的精髓,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涉及了177位与该研究主题相关的、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历史人物,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保罗?戴尔?布什所言“这是我所看到的第一本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主义纳入学术背景之中的著作”。霍奇逊教授就象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小男孩,骑着飞天扫帚,驰骋在深邃的学术界的历史星空中,将经过的每颗星辰在历史特性问题上的功过都评说一番,庆幸的是,在现实的尘世中,这些曾照耀过、现在及将来依然点缀经济学神秘而无垠夜空的星辰,95%以上都已长眠。否则,一场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大混战或将不可避免。
4、在写作手法上,作者论证缜密、踏实、一丝不苟。通篇思维脉络清晰,章节与段落间条理分明,逻辑严密。没有杂乱无章、文意散漫之弊端。 对于正在研究学位论文写作的员工,本书在该方面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范例。
5、本书对经济学的影响
霍奇逊教授以高屋建瓴之势,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理论一般性与历史特性关系的基本看法,原则上,作者并不排斥理论的一般性,但认为,过于强调理论的一般性,会使理论忽略了其历史特性,造成理论不能解释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现实存在。本书对于正在思考历史特性问题与普遍性原则之间的冲突的经济学研究者,是一次很好的学术交流。一般理论构建的缺陷,已经被许多学者所认识,怎样克服这一缺陷,以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构建理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课题,本书将该课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徐璐供稿